专利摘要: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新型接触式拾音器,包括金属外壳,所述金属外壳的内侧壁底部安装有线圈,所述线圈的顶部安装有磁铁,所述磁铁安装于金属外壳的内侧壁,所述磁铁的顶部设置有缓冲垫,所述缓冲垫滑动连接于金属外壳的内侧壁;采用了电磁式的贴片的拾音方式,它内置了线圈、磁铁、缓冲垫,磁铁能够提供磁场,声音振动带动磁铁振动,当磁铁振动时,磁场切割线圈,从而转为电信号,当振动传达到磁铁需要经过缓冲垫,通过调整磁铁大小、重量、磁力,缓冲垫的硬度、弹性,线圈的圈数、线圈的容抗这些参数来改变灵敏度大小和获取信号动态的大小,调整音色,因磁铁比较重而不像振膜那样容易振动从而获得更高的抗反馈啸叫的能力。
公开号:CN214338127U
申请号:CN202120336467.9U
申请日:2021-02-05
公开日:2021-10-01
发明作者:莫测
申请人:Muling Musical Instruments Co ltd;
IPC主号:H04R9-08
专利说明:
[n0001] 本实用新型涉及拾音器技术领域,具体为新型接触式拾音器。
[n0002] 拾音器常常用于解决现场乐器拾音问题,现场拾音时普通的拾音方式会拾取到现场的吵杂声和拾取到音箱反射回来的声音产生声音的共振反馈产生啸叫。目前,公知的接触式乐器的拾音装置,是通过低灵敏度的麦克风或普通的压电陶瓷片来拾取乐器信号,麦克风通过减低振膜的灵敏度来实现减少现场吵杂音的拾取和声音的共振反馈。第二种是一种动圈式拾音,通过一个带有线圈的振膜,和磁铁构成,当振膜振动时带动线圈去切割磁场从而转化为电信号,它和普通的电容式麦克风拾取信号一样,都是通过减低振膜的灵敏度来降低拾取信号的灵敏度。还有一种压电陶瓷片的接触式拾音,但制作压电陶瓷片的配料成份和加工工艺复杂,理想的拾音用的陶瓷片成本高,就算音色达到理想状态,在处理声音共振反馈方面也受限于振动源,在处理声音共振反馈上如果减低灵敏度,那拾取信号的大小也跟着减低。
[n0003] 现有的拾音器是振膜与线圈为一体,振膜带动线圈在磁铁内切割产生电信号,在处理声音共振反馈上如果减低灵敏度,那拾取信号的大小也跟着减低,所以自身的处理能力不足。为此,提出新型接触式拾音器。
[n0004]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新型接触式拾音器,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n0005]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新型接触式拾音器,包括:
[n0006] 金属外壳,所述金属外壳的内侧壁底部安装有线圈,所述线圈的顶部安装有磁铁,所述磁铁安装于金属外壳的内侧壁,所述磁铁的顶部设置有缓冲垫,所述缓冲垫滑动连接于金属外壳的内侧壁,所述金属外壳的顶部设置有外壳盖子。
[n0007]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导线用来输出拾音器拾取到的信号。外壳盖子用于封装保护内部元件。缓冲垫用于给磁铁提供缓冲和振动的空间。磁铁相当于振膜,当乐器的振动传递到磁铁引起振动,磁力就会切割线圈产生电信号。线圈由漆包线按技术指标绕制而成。金属外壳用于封装保护内部元件。
[n0008] 优选的,所述金属外壳的顶部开设有螺孔,所述螺孔的内部螺纹连接有螺钉,所述外壳盖子与所述金属外壳通过所述螺钉固定连接。
[n0009]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外壳盖子用于封装保护内部元件。
[n0010] 优选的,所述金属外壳外侧壁粘接有橡胶环,所述金属外壳的外侧壁安装有贯穿所述橡胶环的导线。
[n0011]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橡胶环用于保护导线的端部。
[n0012] 优选的,所述缓冲垫的顶部设置有压片,所述压片的顶部开设有四个呈环形分布的圆槽。
[n0013]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磁铁和线圈的大小需要调整,压片挤压缓冲垫,辅助固定磁铁和线圈。
[n0014] 优选的,所述圆槽的内部转动连接有转盘,所述转盘的顶部固定连接有螺纹杆,所述螺纹杆的一端贯穿外壳盖子并与外壳盖子螺纹连接,所述外壳盖子的顶部开设有螺纹孔,所述螺纹孔与螺纹杆相匹配。
[n0015]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旋转螺纹杆,螺纹杆带动转盘和压片下压,进而挤压固定磁铁和线圈。
[n0016] 优选的,所述螺纹杆的外侧壁顶部转动连接有挡片。
[n0017]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挡片用于辅助定位压片,防止压片偏移,使其保持水平。
[n0018]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n0019] 采用了电磁式的贴片的拾音方式,它内置了线圈、磁铁、缓冲垫,磁铁能够提供磁场,声音振动带动磁铁振动,当磁铁振动时,磁场切割线圈,从而转为电信号,当振动传达到磁铁需要经过缓冲垫,通过调整磁铁大小、重量、磁力,缓冲垫的硬度、弹性,线圈的圈数、线圈的容抗这些参数来改变灵敏度大小和获取信号动态的大小,调整音色,因磁铁比较重而不像振膜那样容易振动从而获得更高的抗反馈啸叫的能力。
[n0020]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新型接触式拾音器的结构示意图;
[n0021] 图2为本实用新型金属外壳的立体图;
[n0022] 图3为本实用新型缓冲垫的立体图。
[n0023] 图中:1、导线;2、外壳盖子;3、缓冲垫;4、磁铁;5、线圈;6、金属外壳;7、橡胶环;8、圆槽;9、转盘;10、螺纹孔;11、螺纹杆;12、挡片;13、螺钉;14、螺孔;15、压片。
[n0024]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n0025] 请参阅图1-图3,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
[n0026] 一种新型接触式拾音器,包括:
[n0027] 金属外壳6,金属外壳6的内侧壁底部安装有线圈5,线圈5的顶部安装有磁铁4,磁铁4安装于金属外壳6的内侧壁,磁铁4的顶部设置有缓冲垫3,缓冲垫3滑动连接于金属外壳6的内侧壁,金属外壳6的顶部设置有外壳盖子2。金属外壳6的顶部开设有螺孔14,螺孔14的内部螺纹连接有螺钉13,外壳盖子2与金属外壳6通过螺钉13固定连接。外壳盖子2用于封装保护内部元件。金属外壳6外侧壁粘接有橡胶环7,金属外壳6的外侧壁安装有贯穿橡胶环7的导线1。橡胶环7用于保护导线1的端部。缓冲垫3的顶部设置有压片15,压片15的顶部开设有四个呈环形分布的圆槽8。磁铁4和线圈5的大小需要调整,压片15挤压缓冲垫3,辅助固定磁铁4和线圈5。圆槽8的内部转动连接有转盘9,转盘9的顶部固定连接有螺纹杆11,螺纹杆11的一端贯穿外壳盖子2并与外壳盖子2螺纹连接,外壳盖子2的顶部开设有螺纹孔10,螺纹孔10与螺纹杆11相匹配。旋转螺纹杆11,螺纹杆11带动转盘9和压片15下压,进而挤压固定磁铁4和线圈5。螺纹杆11的外侧壁顶部转动连接有挡片12。挡片12用于辅助定位压片15,防止压片15偏移,使其保持水平。
[n0028] 结构原理:导线1用来输出拾音器拾取到的信号。外壳盖子2用于封装保护内部元件。缓冲垫3用于给磁铁4提供缓冲和振动的空间。磁铁4相当于振膜,当乐器的振动传递到磁铁4引起振动,磁力就会切割线圈5产生电信号。线圈5由漆包线按技术指标绕制而成。金属外壳6用于封装保护内部元件。
[n0029] 本实用新型中未涉及部分均与现有技术相同或可采用现有技术加以实现。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权利要求:
Claims (6)
[0001] 1.新型接触式拾音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金属外壳(6),所述金属外壳(6)的内侧壁底部安装有线圈(5),所述线圈(5)的顶部安装有磁铁(4),所述磁铁(4)安装于金属外壳(6)的内侧壁,所述磁铁(4)的顶部设置有缓冲垫(3),所述缓冲垫(3)滑动连接于金属外壳(6)的内侧壁,所述金属外壳(6)的顶部设置有外壳盖子(2)。
[000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接触式拾音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金属外壳(6)的顶部开设有螺孔(14),所述螺孔(14)的内部螺纹连接有螺钉(13),所述外壳盖子(2)与所述金属外壳(6)通过所述螺钉(13)固定连接。
[0003]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接触式拾音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金属外壳(6)外侧壁粘接有橡胶环(7),所述金属外壳(6)的外侧壁安装有贯穿所述橡胶环(7)的导线(1)。
[0004]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接触式拾音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缓冲垫(3)的顶部设置有压片(15),所述压片(15)的顶部开设有四个呈环形分布的圆槽(8)。
[0005]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新型接触式拾音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圆槽(8)的内部转动连接有转盘(9),所述转盘(9)的顶部固定连接有螺纹杆(11),所述螺纹杆(11)的一端贯穿外壳盖子(2)并与外壳盖子(2)螺纹连接,所述外壳盖子(2)的顶部开设有螺纹孔(10),所述螺纹孔(10)与螺纹杆(11)相匹配。
[0006]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新型接触式拾音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螺纹杆(11)的外侧壁顶部转动连接有挡片(12)。
类似技术:
公开号 | 公开日 | 专利标题
US3728497A|1973-04-17|Dynamic loudspeaker using wall as diaphragm
EP2408219A1|2012-01-18|Micro speaker
CN1183802C|2005-01-05|多功能音响装置
CN2935690Y|2007-08-15|附着型音频换能器
CN200947673Y|2007-09-12|一种肤触式电容振动拾音器
JP6053161B2|2016-12-27|コンデンサマイクロホン
CN214338127U|2021-10-01|新型接触式拾音器
CN205123983U|2016-03-30|扬声器
KR20060016804A|2006-02-22|조합된 마이크로폰-라우드스피커
JP2014011703A|2014-01-20|コンデンサマイクロホン
CN105187997A|2015-12-23|扬声器
CN209787400U|2019-12-13|组合式耳机喇叭及耳机
JPH1091155A|1998-04-10|電気モノラル/ステレオ弦共鳴器付楽器
KR101696790B1|2017-01-16|이어폰용 스피커
JP2003324785A|2003-11-14|音響装置
KR101738523B1|2017-05-22|이어폰용 스피커
CN207427469U|2018-05-29|新型压电陶瓷式高音扬声器
CN205105395U|2016-03-23|一种动圈式扬声器
KR101778149B1|2017-09-13|이어폰용 스피커
US10149027B2|2018-12-04|Speaker box
US20100329503A1|2010-12-30|Voice coil and transducer having the voice coil
CN204217106U|2015-03-18|一种声腔装置及音箱
CN206272843U|2017-06-20|一种新型实用喇叭
JP2004320399A|2004-11-11|音響装置及び前記装置が搭載された通話装置
KR20050043390A|2005-05-11|다기능 전자음향변환기의 진동구조
同族专利:
公开号 | 公开日
引用文献:
公开号 | 申请日 | 公开日 | 申请人 | 专利标题
法律状态:
2021-10-01| GR01| Patent grant|
2021-10-01| GR01| Patent grant|
优先权:
申请号 | 申请日 | 专利标题
CN202120336467.9U|CN214338127U|2021-02-05|2021-02-05|新型接触式拾音器|CN202120336467.9U| CN214338127U|2021-02-05|2021-02-05|新型接触式拾音器|
[返回顶部]